1951年,又有N.Thultem、G.Odon、Th.Dorjpalam等學員從蘇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L.Gavaa從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畢業學成。他們在美術教育中充分發揮所學知識,培養了一批繪畫人才,蒙古國國內形成了第一批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畫家隊伍。1955年,在此前“造型藝術處”、“繪畫藝術處”、“雕塑藝術處”等藝術機構的基礎上,蒙古國成立了組織和團結美術家的“蒙古藝術家協會”。1963年,由蒙古國藝術家協會的提議,蒙古國師范學院(如今的蒙古國國立師范大學)創辦了美術班,從此開始系統地在國內培養起了自己的“專業美術人才”。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美術專業學校,漸漸形成了繪畫教學體系。造型藝術教學領域的各個專業建設也逐步完善起來,專業藝術人才和畫家的數量也有所提升。至20世紀70、80年代,在蒙古國內部已形成自己的美術教學體系的同時,政府繼續向外部世界派出美術留學生,以培養一流的專業藝術人才。這一時期,選送留學生的視野除了蘇聯、中國等友好國家之外,還向歐洲國家派送學生學習繪畫。
20世紀中葉以后的10年間,畫家創作的主要任務是,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用繪畫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歌頌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果,表現社會矛盾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也得以發展。當時提倡,創作歌頌社會建設中的新面貌、新氣象和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和諧團結為主。在創作逐漸興盛的同時,蒙古國繪畫藝術作品在繪畫技法上也開始逐漸進步。脫離了早期直接從生活中抄襲的因素,慢慢向以光、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印象派繪畫風格轉變。這是蒙古國繪畫藝術的一次跨越式發展過程,也是審美情趣、繪畫技法方面的一大進步。
1968年,以青年畫家為代表的幾位畫家,組織了《第一屆青年藝術家聯展》。他們反對照抄生活原樣,主張藝術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用繪畫藝術語言(形、色、線)來自由表達自己情感和感受。把蒙古族已有的色彩觀、象征性造型結合在幾何形體中,通過事物內外性質,宇宙萬物生存規律來認識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關系,用精神表達轉向蒙古思維。這個時期把現代繪畫藝術語言融入到傳統技法當中,出現了新氣象。20世紀80年代在蒙古國繪畫中出現以構成、色彩、技法等來表現西方美術流派的模式。這是蒙古國抽象藝術的開端,也是蒙古國現當代藝術多元化發展的開端。之后藝術家們創作的關于祖國、和平、美麗的草原風光題材的藝術作品,深得觀眾和藝術評論家的認可與喜愛,標志著蒙古國繪畫藝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蒙古國新生代藝術家們,以扎實的歐洲畫風掀開了蒙古國藝術史上新的一頁。20世紀90年代之后,蒙古國的繪畫藝術因此走向新的發展之路,慢慢形成了以精神描寫為主的繪畫藝術形式。表現遠古游牧民族生活因素,以及愛護自然,崇拜自然的生活理念,結合象征意義的歷史畫和表現日常生活的作品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