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她最喜歡和雙胞胎妹妹一起,圍坐在媽媽身邊聽故事。讀得最多的,是《365夜故事》,黑皮封面、厚厚的兩本,一點兒圖沒有,全是字。“雞毛信”“田螺姑娘”……她和妹妹聽得津津有味,一遍又一遍,卻從不厭倦。
“外婆家附近有個書市,一個接一個的鐵棚子。”林致父母的熟人在那兒擺攤,順手送了一套《阿拉蕾》,她跟妹妹愛不釋手,“原來除了字兒,書里還可以有這么多有趣的圖和故事!”
林致喜歡看書,不過由于一些原因,童年時父母很少給她買。她常常會覺得遺憾,“如果童年讀的書多一點兒,可能現在眼界會更開闊吧”。
2013年,林致做了母親。她的女兒是個“10后”。相較而言,這個可愛小姑娘的童年生活更豐富一些:她喜歡去游樂場,能認識很多小朋友;喜歡看電視、玩手機游戲,更愛看書,很多爸媽都不知道的動物,她能脫口而出——這些知識幾乎全來自書里。孩子說,就是喜歡書里的圖、故事。
資料圖:孩子們在興致勃勃的玩折紙游戲。陳玉成 攝
“比起我們那代人,現在的孩子可玩的東西更多了,對信息、物質都有更廣泛的接收渠道。單拿書來說,繪本、兒童文學、漫畫……每年市場大概有4萬種動銷童書,家長有充分的選擇空間。”林致覺得,“10后”這代孩子,在精神啟蒙和視野拓展上要早很多。
如林致所言,時代發展、生活富裕起來以后,與80后父母相比,“10后”孩子們的童年,“書香”濃郁了許多。80后李紅的孩子今年不過1歲,已經開始看繪本了,家里還備著幾十本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