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宮苑中大量采用的石構建筑,在我國秦漢時期的遺址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當中的一些技術,并未見于當時的其他地區或嶺南后代。曾經有專家提出,難道當時本地已傳入西方的建筑技術?考慮到那個時期的中西海上通道的發展水平,可以說這種推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不少明顯外來風格的器物,如金花泡、波斯銀盒等,說明雙方的交流范圍很廣。但另一方面,曲渠彎流,小巧玲瓏,把大自然山水縮微于庭院之間的手法,又是典型的東方園林特色。無論怎樣,這種有些形似西方石構建筑技術,又結合東方的造園風格,成為南越國宮署御花苑這個全國首個宮苑實例最突出的特色。
言及中國古代的精雅生活,“曲水流觴”常被作為典型的符號。這種把盛酒的杯放到水里,讓它們沿著水道蜿蜒而下,水邊人飲其中酒并賦詩作文的娛樂形式,大約始于周代并在嶺南地區遺址延續到后代。南漢國時期的記錄中,就有對“流杯曲水”地點的記載。御苑石渠的寬度和深度與“曲水流觴”相宜,石渠中的石陂和左右散布的大卵石也為曲水流觴提供了不錯的條件。遙想當年,繁花滿園,鹿鳴呦呦,美酒順流而下,石渠兩側,眾人雜坐,且飲且歌,也是一幅非常美好的景象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