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亚洲综合图区|给我下个一级免费黄色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free性中国hd野外pαge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首頁 關于我們 新聞動態 圖片風采 成員展示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萬象 > 大足石刻:石窟藝術如何活著穿越千年?

大足石刻:石窟藝術如何活著穿越千年?

       
打印
【字體:
2018-07-10 14:43 點擊量: 413

  在這半年期間,張澍的諸多考察文章收載至《大足金石錄》中。而《大足金石錄》這部手抄本一直未得到刊行,很長一段時間不知其下落何處。雖然有專家曾在陜西的博物館內知其下落,但是當時條件有限未能一睹真容。在這次展覽中展出了《大足金石錄》的文獻復本。

《大足金石錄》手抄本清張澍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大足金石錄》手抄本清張澍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追逐這部原稿下落,現藏于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內。2014年大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碑林博物館的專家對《大足金石錄》進行了專題介紹,才知這部珍貴的手抄本有55頁,內容上收錄碑刻銘文、題記等四十五則,末尾附錄有“大足人物志”。這些珍貴記載,對于認識大足石刻在清代的情況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如北山雕刻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的孔雀明王窟,之前只知道雕刻匠師為伏元俊父子,其它捐資者字跡大多模糊,而在《大足金石錄》中,清楚記錄著這窟藝術佳作的一位重要捐資者為當時昌州典史劉安。

北山佛灣第155號《孔雀明王窟》中國營造學社拍攝 1940年

  北山佛灣第155號《孔雀明王窟》中國營造學社拍攝 1940年

  在大足石刻的歷史上,張澍可謂是關注和研究大足石刻的第一位學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