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中,高安路第一小學九歲的朱韻霓,以一曲《西廂記·佳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賽后,觀眾們才發現,她原是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外孫女。從小,朱韻霓在外婆的耳濡目染下喜歡上昆劇,偶爾還能哼兩句。去年,她正式加入昆劇團“follow me昆曲跟我學”少兒班,并正式拜師昆五班的陶思妤。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孩子們從唱念做打到服飾裝扮都很到位,這是對戲曲綜合性表達的全面傳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范派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評委韓婷婷感慨。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評委金喜全表示,今天的成果得益于上海市在普及戲曲上下了大功夫,京昆滬淮等劇團都有自己的普及培訓點,和學校聯手進校輔導,開設長期或短期班。近幾年,很多學校也主動到劇團、戲曲學院聯系合作事宜。而除了學校外,少年宮、青少年文化中心、文化館等都在致力于戲曲藝術的普及。??
藝術熏陶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業內人士指出,孩子們學戲,并非一定要培養成為專業的演員,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戲曲藝術中,一個蘭花指、一個劍指,一個轉身、一個碎步,無不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孩子們在充滿京劇韻味的節拍和音樂中直觀地感受到舒展的美和動作協調的美,并將美、意、情、動、做等要素巧妙地結合其中。除了美之外,還有真和善——很多經典曲目講述的是是非、善惡、忠奸,弘揚的是家國情懷和優秀品格。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