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打破中西文化在繪畫法度之間的壁壘,是因為李長春先生找到了中國畫與油畫相通的創作機理:寫生為法!在李長春的藝術視野里,油畫需要寫生的積淀,中國畫亦需要寫生的磨礪!唯有畫實,方得畫芯!離開了寫實寫生,不會成就法不欺人,功不欺世的真功夫。所以李長春先生作畫,并不刻意去區別油畫中國畫的差別,而是認準了諸畫皆需有實法的交點之焦點!在寫實寫上下足了功夫,每每作畫,總有置物于眼前的寫生與琢磨。牡丹一題的自然生態,在他的心田里已經扎下深根,隨里可以成為萌發于心意的形象,繼而胸有成竹地塑造出丹青的意象!形神兼備,雅俗共賞。中西兼融,亙古未見!
其牡丹在色彩的渲染上,深合中國畫的渾厚華滋,也合意油畫的色彩流麗。色彩的鋪陳,不但有光色,亦有光澤。色源于油畫的光影之法,澤來源于中國畫的水潤之功,因為通曉中國畫法與油畫法,所以他在創作牡丹之時,可以隨意調度兩個審美體系的畫法,成為“亦油畫亦中國畫”的塑造資糧!能渡江而過者,必有兩端作根基,可以筑橫橋的堅定功夫,李長春就是這樣的賢能賢家,在中西兩端修嫻熟,終能乘橋兩岸渡!由是,李先生的牡丹作品,成為功夫到了,文化融合就可以在畫里自然生成的經典例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